《大河唱》是由导演柯永权、杨植淳、和渊执导的音乐纪录电影。
影片故事以民族摇滚音乐家苏阳为线索,追溯其音乐中所包涵的不同民间音乐形式,记录下四位固守黄河土地的民间艺人(陕北说书人刘世凯、花儿歌手马风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的寻常生活,探索他们所代表的艺术与故乡土地之间的连结。
《大河唱》脱胎于2016年由苏阳发起的“黄河今流”计划,出发点即是发掘“现代人”背后的民间文化基因,并借助绘画、影像、动画等多样式的艺术媒介,进行跨界合作,融合民间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形式,试图使民间艺术在今天再次发芽,呈现出它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影片记录的4种民间艺术】
1、陕北说书
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曲调激扬粗犷,优美动听,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经典剧目有《刘巧儿团圆》《王贵与李香香》《李双双》等。
2006年5月20日,陕北说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花儿产生于民代初年,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环县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其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环县皮影曲意丰厚灿烂,古老悠久,唱腔悠扬激越,造型精雕细刻,道具传统灵活,演技神奇高超,是农耕文化的典型艺术形态、道教文化的民间流传方式,也是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艺术形体。
4、秦腔
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一大的特点是所谓的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人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独特的声腔风格。
【主创简介】
苏阳,中国内地男歌手。
苏阳来自银川民族摇滚音乐家代表。苏阳将西北民间音乐“花儿”,传统曲艺形式秦腔等与当代音乐进行嫁接、改良和解构,并通过西方现代音乐的理论和手法创造出一钟全新的音乐语言。有台湾媒体称苏阳“创造了离人群最近的声音”。
【相关链接】
《大河唱》预告片:https://v.qq.com/x/page/q0655xcnu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