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这和那
在岭南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名人的身影,北宋苏东坡与唐代的韩愈就是其中两位。一宋一唐,他们的思想与举动隔着时空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交流碰撞,二人都在在岭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安土忘怀,好好吃饭
北宋苏东坡一生坎坷,三遭贬谪。第二次被贬时,来到位于岭南的惠州,打击之大,一度使他心灰意冷,以为此生再不会回归朝廷。北望中原时,他想到了曾同被贬往岭南的韩愈。
唐代韩愈一生曾三下岭南,第一次是随兄南迁,第二次被李实所害贬往阳山,第三次因排佛而被贬潮州。唐朝盛世,八方来朝。韩愈作为唐朝人,渴望建功立业闻名天下。然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几经贬黜,备受打击的韩愈在前往潮州的路途中给侄儿写到:好收吾骨瘴江边。
失落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岭南的这段时间里,韩愈致力于改变岭南蛮荒、落后的面貌。他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工具带到了岭南,解放了部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水平,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任用贤士,勤政为民,希望能够保证岭南地区的长治久安;看重人民的教化,推进了儒学在当地的传播……
那个年代,要想从中原南下岭南,必须经过梅关古道。韩愈从这里走过,苏东坡也从这里经过,并在公元1101年,让自己的生命在古道长途上燃烧殆尽。
公元1093年,苏东坡第二次遭贬时来到了惠州。惠州地处岭南,各方面都不甚先进。苏东坡虽是虚职,没什么实权,仍实实在在地为惠州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他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为惠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将丰湖改名西湖,浚疏水利,组织交通,留下不朽的传世名篇,用一系列实际行动切实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同,也不同
公元824年12月25日,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病逝,终年57岁。而很多年后,作为贬臣的苏东坡行走在岭南的土地上时,仍会不时想到两世之前的那位人杰。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作为宋代的文坛领袖,苏东坡鲜少对某人表现出极度的赞扬,却写了这样一篇《潮州韩文公庙碑》来表达对韩愈的敬仰。其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韩愈对于苏东坡来说,是景仰,也是榜样,同样的际遇让苏东坡对韩愈心生亲近,心理上也更加认同。他在《退之平生多得谤誉》中说道:“退之诗云:‘我生南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 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在《东坡志林》中又说:“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斗间而身宫在焉。”
韩愈被贬期间,始终没有放弃重返朝廷的希望,写了很多求和的书信,“哀怜卑下”,公元820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以国子祭酒的身份回到朝廷。苏东坡对于韩愈向朝廷求和这种行为持批判态度,他没有向朝廷求和,被一贬再贬。直至徽宗大赦他才得以返京,却于公元1101年,在常州长眠。
在韩愈之前,潮州人民“耻为人师”;在东坡之后,惠州西湖名扬天下。可以说,韩愈在潮州打开了一个文化与教育的窗口,并提升了整个岭南文教事业的地位,而苏东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
传闻苏东坡寓惠期间,曾前往韩愈待过的潮州,二人一前一后,隔着时空呼喊对话,有欣赏,有不同,共同谱写了岭南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