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这和那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六月,时为元佑党领袖的苏东坡被新党打压,御史赵挺之、来之邵等人弹劾苏东坡所作之诰词 “讥斥先朝”“讪谤先帝”,苏东坡遂落职黜官知英州(今广东英德),途至当涂(今安徽当涂),诏改落承议郎,责受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于是苏东坡踏上了岭南之旅。八月,还在路上的苏东坡再次被变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置惠州安置。苏东坡以这一官职在惠州两年八个月。那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这听起来是一个个很长的官名。其实,它可以看做三部分来理解:“宁远军”、“节度副使”以及“惠州安置”。
先说宁远军。
根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2005)宁远军条:“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升荣管经略使置,治容州。北宋初废。”可知,唐乾宁时期,宁远军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由当时的荣管经略使升置而成,治所在广西容州。
到了苏东坡生活的北宋朝廷,中央实行两府三司制,地方设路、州、县三级,其中,州又有府、州、军、监之分,重于州者为府,轻于州者为军。在《中国历代官制》(1993)所列《宋代路设置简表》中,广南西路建制下具州级的有宁远军、清远军和建武军,可见宁远军在宋代也是一个行政区划,虽然其辖地范围今已无所考,但绝非人们印象中的军队名称。
其次说说节度副使。
节度使这个官职由来已久,宋以前掌管一方军、政、财权,类比诸侯。宋赵匡胤白手起家,忌惮地方势力,遂收回地方的大部分权力,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削弱了节度使的力量,到苏东坡时期,节度使已是一个没有实权的正三品荣誉头衔。苏东坡所任是节度副使,正八品,还被中央明令不得签署公事,更没有任何权力可言。
最后介绍一下“安置”这个词的意思。
宋朝有安置法,这里的“安置”不是指安家置业,而是一种对高位官员的惩罚手段,惩罚对象不会被逐出官场,而是给一个偏远地区的虚职,是一种变相的流放。苏东坡被贬惠州之前,一度位居朝廷高位,新党想打压他,必须按照安置法来,此处的“惠州安置”便是将苏东坡安置到惠州,远离朝廷不得干涉政事之意。
综上,可以看见,苏东坡此番贬官真的很惨,惨到他曾一度以为自己这一生都不会再回归朝廷——事实上,后来没再回到朝廷。于是他在惠州置了家业,爱妾王朝云也来了,两人一门心思要在这儿生活下去。
虽是虚职,却做实事
从北宋绍圣元年到绍圣三年,苏东坡寓惠期间写下了几百篇诗词歌赋,其中不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甜蜜,也不乏“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闲适。看似无风无雨锄作田的苏东坡,实则心怀百姓,利用自己的名气与声望,为惠州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苏东坡年少成名,天下谁人不识君。刚到惠州时,“父老相携迎此公”。可见,惠州人并没有势利,而是以他们的热情地迎接一代文豪,安抚了苏东坡在仕途上的寂寥之心。而苏东坡也没有辜负父老的热情,怀着盛名而来的苏东坡,也在努力创造条件,为惠州和惠州百姓谋了不少便利。
虽是贬官,担任的是一个“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的虚职,在惠州当地备受官场与百姓的礼待,所以他能够利用自己的威望、见解,通过建议、倡议、募捐等方式,把对民生的关怀落实为一桩桩具体的工程。
譬如丰湖。惠州丰湖之美,几度让苏东坡将其错唤为西湖,后索性丰湖变西湖。而为了沟通两岸交通,浚疏水利,苏东坡在这里组织修建了堤坝(后人称为“苏堤”,与杭州西湖苏堤同名),修复了西新桥,为惠州西湖平添了几分颜色。
再比如推广插秧之法,普及插秧船的使用;改善税项,减轻百姓负担……
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这一个颇为拗口的头衔,是苏东坡的惠州故事的缘起。但对于苏东坡这样的心怀天下之人,官职高低,想来已无所碍,后人更不会以此去衡量苏东坡对惠州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琚小飞:略论宋朝安置刑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