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这和那
在中国版图中,滨海城市有很多。
而要说其中哪个和海洋最亲密的,那当属广东的湛江。
只是,世人知道广东的多,而了解湛江的恐怕不多。
大陆和海南之间,如果走海路,湛江是必经之地。
很多人来到湛江,其实是为了离开这里。
人们匆忙路过,也就很少去感受湛江的细节。事实上,湛江可能比你之前已经了解的,要更丰富一些。
1.
从广州开车5个小时,开过450公里的沈海高速,就能到达湛江。
打开当地的地图,发现东部蓝色的海洋中,赫然出现“广州湾”。
很多人估计会和我类似的疑惑:广州的海湾,怎么跑到湛江来了。
其实,这里的广州湾和广州市,除了名字巧合之外,并无其他关系。
甚至,“广州湾”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比广州市还更早。
而且要说湛江这座城市,不得不说广州湾。
广州湾是湛江市的旧称。这个名字,不仅涵盖海洋,还包括陆地。
湛江由一个半岛、30多个海岛组成。除了北面接陆地外,另外三面都是海,“湾”更能形容它的地理特征
与海为邻,既意味着可以靠海吃海,也意味着更大的可能与未知。
湛江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海洋给这里带来船只、货物、财富,以及曾经被强占的屈辱。
1899年,法国人看中这里优越的港湾和地理位置,从清政府手中强租广州湾。
闻一多先生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广州湾”就是“七子”之一: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
那时,法国人将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范围,并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如今的霞山区街头,依然能见到当年法国人经营广州湾的痕迹,比如法国公使署、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这些建筑都已陈旧,它们见证了过去一百多年里的演变:法国人离开,日本人到来又离开,国民政府在1945年收回广州湾,后来定名湛江市。
湛江海边的人,靠海吃海。和吃最直接相关的两件事:
一是捕鱼、吃海鲜,二是用海水晒盐。
2.
对于居住这里的人而言,湛江是迁徙的终点。
而对更多的人而言,这里则是路过之所。
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莆田、漳州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闽语也逐渐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
雷州话属闽南语系的一支代表方言,也是广东省内四大方言之一。
在雷州话的基础上,湛江还生长出了雷州歌、雷剧等民间歌谣和戏剧。
由于人口来源的多元,粤语、闽语、客语三大方言在湛江均有分布,湛江几乎是广东省内方言最为丰富复杂的地市。
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约350万人;粤语(湛江白话)次之,约250万人;说涯话(客家话)的又次之,超过100万人。
由于地处大陆最南端,和海南岛仅隔着二十来公里宽的琼州海峡,因而湛江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通道。
历史上,那些不受皇帝待见的臣子,直接被贬去海南当官,经过湛江时,留下一些诗文和典故,于是便在这里积累下了丰富的“流域文化”。
其中最为有名者,当属苏东坡了。
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儋县。
他从徐闻渡海,前去海南,3年后遇赦北归,又从海南渡海到湛江。
今天的湛江,依然是渡海的此岸和彼岸。
从徐闻海安港出发,汽车和人员可以坐渡轮过海,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海口的秀英港。
更壮观的场景则是火车过海。
3.
雷州半岛是新生代火山多发地带,距今150万年开始到七八万年前,这里火山活动频繁。
硇洲岛便是火山喷发的产物,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也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
位于湛江市区西南方向的湖光岩玛珥湖,是距今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炸后冷却下沉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
与火山活动同步的构造运动,引发了地壳的升降和断裂,造就了琼州海峡。
当火山归于平静以后,火山岩也开始接受地表的各种风化和侵蚀,火山灰也逐渐变成肥沃的土壤。
再加上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里成为热带水果的天堂。
香蕉、芒果、良姜、剑麻、火龙果、木瓜、甘蔗、红橙……我能想到的热带水果,几乎都在这里被广泛种植,且特点出众。
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是菠萝蜜,湛江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菠萝蜜。
第一次见到大树菠萝的人,应该会很惊讶,硕大的菠萝蜜竟然是直接挂在粗壮的树干上的。
比菠萝蜜少一个字的是菠萝,最让人惊讶的是,中国有一半的菠萝产自湛江的徐闻县。
4.
湛江的民俗文化非常浓厚,其中有很多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
石狗,是湛江地区很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湛江很多地方能够见到用玄武岩雕刻的石狗,它们大小与形态不一,丰富多彩。
湛江博物馆的一侧,数百只石狗被整齐地摆放,有些石狗身上已经长出淡淡的青苔。
有些石狗呲牙咧嘴,有些故作凶狠,有些似乎还带点邪恶。
石狗文化既是当地信俗的产物,也源于雷州半岛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并且和当地特有的雷神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
湛江傩舞,是当地古代先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俗舞蹈。
在傩舞表演中,人们戴着面具扮演各路神灵,其中雷神是主要的神灵。
湛江人中,有很大部分是唐、宋后从福建莆田迁徒而来。
唐初,唐太宗“徙闽民于会州(即雷州)”,很多福建莆田人再次来到雷州半岛。
福建沿海的妈祖信仰,也跟着来到湛江,湛江沿海地区很多地方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
湛江的信俗活动中,有一种绝技表演叫穿令箭,
这种习俗充满了惊险和神秘的色彩。
在年例游神活动中,用尖锐的金属令箭穿过表演者的腮部。
游神活动结束之后将令箭拔出,用香灰擦在伤口上,却看不见洞口和流血痕迹,让人又惊又叹。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而在湛江东海岛,当地人则表演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人龙舞”。
世代居住在大海之间的人,或许最善于在海浪中搏击,同时又最知道个体和渺小与无力。
人们创造了一种必须依靠充沛力量和紧密配合才能完成的表演。
在海天相接的地方,人龙来回舞动,人之于海洋,终于不再是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