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广府脉动》的时候,我们到了江门开平,主要目的是拍摄碉楼。在自力村,我们意外发现了一件很可爱的小玩物——泥鸡。
泥鸡的外形充分体现了简约的原则,它前有鸡冠,后有鸡尾,鸡冠被画成了红色,鸡尾被画上了几根羽毛。鸡身是牛皮纸粘成的“风箱”,拉动和挤压就会发出可爱的鸡叫声。
除此之外,这只鸡就没有更多的细节了,你甚至很难说清楚它更像公鸡还是母鸡。
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它生来不是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而是过去农村儿童的简易小玩具。所以,够萌、够好玩,就够了。 泥鸡,既是名字,也是工艺,就是用泥巴捏成的鸡。
我们在开平镇濠镇的一个村子,找到了镇濠泥鸡传承人冯浣操。我问他制作泥鸡的泥巴有没有什么讲究,他说:“那,就是房子外面田里的泥巴。”
在过去,泥鸡既实用,又廉价,当然也很亲切。即使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也不可惜,再做一个就好了。
泥鸡有简单的模具,塑造鸡的鸡头和鸡尾的形状,但不需要烧制,并不是陶塑,只要捏好、阴干、上彩,就算完成了。
泥鸡的发声技术,是泥鸡制作的关键。在捏泥鸡身体的时候,何浣操就在鸡头部份预留了一个小孔,用来插哨。哨子由细小竹子裁成,用纸片作为簧片。泥鸡模型阴干,就可以插上小竹哨。之后,再用牛皮纸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泥鸡就完成了。
泥鸡的发声原理,类似于手风琴,按住鸡尾的小孔,拉动牛皮纸做的“风箱”,让气流穿过竹哨,就会发出“咯咯咯”的母鸡叫。也可以直接从鸡尾的小孔向里吹气,它发出的声音却变成了清晨的公鸡啼叫。
我再次迷惑于这只小黄鸡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