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竹编盒箩:一个村落,一份出嫁女子的乡愁

在他手里,竹篮打水,不会一场空

文 | 李亚蝉

我来到林村的时候,村里昨天刚举行了一场外嫁女集体回门的活动。热闹过后,村子的巷子还留着爆竹燃放后的红纸屑,村子的老门楼上还贴着红色的对联、挂着红色的横幅。

一辆白色汽车停在牌坊前,一名女子从车后箱取出一套竹编的篮子,挂在手弯之处,然后消失在门楼坊边上的一条巷道里。

那女子手上的竹篮子,就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盒箩,一种极为精细的竹编制品。

林村是广东惠州市北部一个紧邻城镇的村子,谁能想到在变化极快的日子里,这里还有人保留着过去的竹编工艺,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曾经的岁月?

竹 编

林万谷的妻子在门楼前等我,刚见面她就领着我们走进刚才那名女子走过的窄巷里,再拐两次弯,就到了林万谷的家,两只小狗兴奋地冲出来。他家是一座二层的小楼,一楼过道码放着许多处理过的竹料。

我们(包括那两条狗)一起来到二楼的客厅,客厅不算大,但却很干净。客厅的一角同样是各种竹子的材料与成品,待编的竹条、半成的竹编品、大小不一的成品盒箩被整齐地放在一起。

林村盒箩 摄影@这和那

简单寒暄之后,林万谷开始为我们演示盒箩编织。他用一把柴刀轻易地劈开了一条竹篾,并借助嘴巴的配合,利索地把已经很薄的篾再次分成两片。劈蔑,是盒箩编织的重要工序,劈蔑的柴刀必须要很锋利才行,除了细心打磨,频繁使用是保养劈蔑刀的最佳方式。

林万谷手上的刀,又厚又长,如同一把斧子,却异常锋利。为了让我感受他的工具有多好用,他甚至演示用它来刮脚毛——这把粗壮的柴刀真的如同薄薄的剃须刀一样灵巧!

竹篾的处理。摄影@这和那
竹篾的处理。摄影@这和那

盒箩,就是用竹篾编织的盒子、箩筐、篮子等日用品。惠州的盒箩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林万谷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

林万谷16岁开始跟着父亲编织盒箩,一编就编了30几年。他说,盒箩编织技艺,光是竹篾的处理就要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劈细、去青、打磨等10多道工序,而且要求大小均匀一致才可漂亮和牢固,非常需要时间和耐心。一名学徒从选竹子开始,到技术较为熟练,大概要经过十年、八年方可达到。

林村盒箩的编织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纹理有不同的编法,相同的纹理又因为竹篾的粗细不同而有所区别。现在,林万谷正在编的是相对较宽的一种竹篾,这是用来做内层的。他编织的速度特别快,竹子在他的指头下飞快的交叉,密集发出碰撞的细响,一块块竹纤维的马赛克在地上扩大开来。

完成以后,他拿来窄一些、带竹青的竹篾。这种蔑韧性很强,用来做盒箩的外层,既美观又坚固。

这些竹篾的宽度不到半厘米,林万谷把它们排在地上,柔韧的竹条并不乖顺,它们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到了林万谷眼里,一切似乎井井有条,他拿起另一根竹篾做纬,如同穿针引线一般,迅速而准确地穿过这一“乱麻”。在更细碎的撞击声中,更细小的马赛克扩展开来,每一格都方正、整齐。

林 村

林村所在的龙门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西南毗邻广州的从化市、增城市,东南与河源市接壤,文化上属于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融地带,林村人讲的“龙门话”属于广府地区的白话。

龙门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是广东主要的竹产区之一。

多山的龙门县,图为惠州南昆山。摄影@这和那

在中国的很多竹乡,都有竹编的盒子、箩筐等竹编、竹艺日用品的制作技艺。林村的盒箩,最大的特点是它通常被成套的制作,这是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盒箩是本村女子出嫁的必备嫁妆。

在过去,当家里的女儿将要出嫁时,父母会送给她一担盒箩,一共7件,包括两个织着“囍”字的大盒箩、一个小盒箩、一个花盒、两个糍盒和一个果盒。在农耕时代,这寓意着女儿出嫁后子子孙孙都有东西挑,丰衣足食。一套精致的盒箩,是可以成为一场婚礼的重要谈资的。

对于林村的女子,这些竹制盒箩承载着娘家父母沉甸甸的祝福和牵挂,是自己走向人生新阶段的见证。婚礼过后,它们是最实用的日用容器,陪伴着新婚夫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妻子心里最温暖的乡愁。

林村的盒箩通常是成套的。摄影@这和那

世界变得很快,林村门楼后的老房子还在,却已经失去了居住的功能。“豪华嫁妆”的定义变了又变,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冰箱、电视、洗衣机,再到汽车和房子,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硬核”。

林村人依然有使用盒箩,但它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盒箩的编织越来越趋于从简,一些精细的技法渐渐流失。

林万谷想重新打捞起这些技法。他从一名90几岁的老人那里得知,过去曾有过红、黑、白三色竹篾织成的盒箩,就摸索着要“复活”这种失传的手艺。一名妇女拿了几百年前的三层果盒来找他修补,他修好以后,自己又花了大半个月来研究制作这个果盒的工艺……

在一次次的偶然事件中,这些已经离开人们生活的编织技艺和竹编器物借着林万谷的手重新获得生命。

现在,林万谷会编很多纹样的盒箩,但他采用的都是紧密无缝的编织方法,并且至少要编上内外两层,以保证精致和牢固。“很耐用的,至少用个几百年不会烂。”

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林万谷拿出一个精致的盒箩,神秘一笑:“你看看这个有什么不一样?”我接过盒箩还未及细看就感受到了不同:“怎么会这么重?”。原来,为了让盒箩更加耐用,林万谷研究出了里外共编三层的盒箩。这个盒箩,细密到即使里面装的是水也不会渗漏——这下,竹篮打水,不再是一场空了。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