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伟明
剪纸,并不只是剪
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在张栋的剪纸公司里,几名员工正在制作一批圣诞老人的卡通剪纸。
一个女孩手握毛笔,笔尖蘸点儿加了酒精的品红,在白色的宣纸上轻轻一点。
纸张像是干渴了许久,刚被毛笔尖轻轻的一触,就迅速地将颜料吸入自身。
品红渗透过十多层的宣纸,然后晕开。淡淡的酒精味在室内的冬阳光里发散。这样,剪纸上圣诞老人的红帽子就算染好了。
接下来,她以同样方法为圣诞老人的衣服裤子染色。圣诞老人肩上背的礼物包裹染的是诱人的绿色或紫色。
这一幕可能最能代表广灵剪纸当前的缩影。女孩正使用广灵剪纸的传统工艺中最为独特的染色工艺,而圣诞的内容则和剪纸传统完全无关。
广灵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和河北接壤。
杨树是最重要的树种,公路总被两排杨树夹住。我到广灵的时候,黄叶子已有一半落在公路上,另一半还挂在树上。
这里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人们的主食是黍子面团。
晋北地区是山西的风口,县城边的山上竖着许多风力发电机,巨大的叶片在大风里转动。
冬天的河床大多干枯得可以开车了。县城旁的壶流河湿地也很干燥,一只未迁徙的黑鹳迅疾而无声地略过枯黄了的草丛,最终落到附近的悬流河水库湖边的浅滩上。
那水库因为巨大的蒸发量,水位明显下降许多。
眼下是一段农闲,连大棚内的菌类都要等气候的回暖。
但对于剪纸艺人来说,这个时候他们得赶紧干活了。
他们要备好宣纸,用刻刀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染上色彩。在春节到来时,这些剪纸作品就拿到集市去销售。人们买剪纸回家,贴在窗格子上。
在萧索的冬日里,鲜艳的窗花定会给室内带来一些温暖活跃的氛围。
过去,一个村往往有一两个这样的剪纸艺人。平日里,他们和别的农民没有两样。但在节日到来前,他们要花一个多月做剪纸,以备节日到来时售出。
这种副业也沿着父子血缘而传袭,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剪纸世家。
张栋就出生在这样的世家里。
张栋是张家剪纸工艺的第五代传人。他和父亲张多堂是目前广灵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从小就学这个,从有记忆力开始就在学。到底是怎么会的我也不清楚。在我的记忆里,我都是会的,”张栋说。
传统的广灵剪纸有复杂的工序,包括设计图案、湿、踩、晾、晒、刻、染、包装、装裱等多道工序。
其中图案设计中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是“熏样”。
剪纸艺人会先刻出一张样贴,然后把样贴贴在白纸上,然后对着蜡烛或油灯烟熏,这样白纸上就会留下一个黑白分明的图案,即是将要进行的剪纸的花样。
虽名为“剪纸”,但“剪”所擅长的是将对折的纸剪成对称的图案,对于复杂一些的、不对称的图案,只能用刀刻了。而且一刻能刻出许多张来:把花样和二十来层乃至更多层的宣纸叠在一起压实了,握住刻刀,垂直地沿着花样的边缘刻,如果不垂直而是歪了,那么上下层的剪纸就会不一样。
染出来的喜悦
张栋说,广灵剪纸“最火”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尤其是在中秋和春节,家家户户必贴“窗花”。
在这些节日到来之前,每逢集市,乡里的街道到处可见卖剪纸的人。他们扛着一种特别做的可挪动的窗户,窗户背面已经糊了白纸,然后窗棱交叉的格子里贴各种剪纸的样品以供选择。
有十二生肖的动物,有龙有凤,有带有“福”字的,有表现民间故事的,也有各种有趣的花鸟虫鱼。
在没有集市的村子里,就靠货郎扛着这种窗户叫卖了。
张家因为做得比较久,在周边村庄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不仅在集市去卖,也搞批发。
“周边一些村子的人过来,买的多了,我们给的价钱低一点儿,他到自己村子里去,以高点儿的价钱零售,买低卖高。”
而张家之所以能做得比较好,除了质量比较可靠,还因为染色染得鲜艳,家族的人比较多,规模做得比较庞大。如此才有“周边村子里批发都来找”。
除了节日之外,在婚姻嫁娶、生子、寿诞等场合,也需要剪纸来烘托热闹喜庆的氛围。
因为场合上明确的喜庆追求,因此过去的广灵剪纸主要是以红色为主色相,再搭配上其它多种浓度很高的色彩,形成一种鲜明的颜色对比和热闹色彩汇集,增添吉祥和喜庆的氛围。
广灵剪纸上的染色并不严格依照其所要表现事物的实际颜色,而是按照内容和用途的需要,由创作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来上颜色。如非特别的需要,广灵剪纸很少出现黑色或白色的剪纸,因为在视觉传统里这两种颜色并不吉利。
传统的广灵剪纸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有戏剧人物的故事或脸谱,来自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等;也有各路神仙,如水神、灶神、八仙。
此外,借助大量的谐音、比喻等方法,以一些特殊的动植物来表达吉祥或某种良好的愿望。
广灵剪纸的作者们都是世代的农民艺术家,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而剪纸所表现出的风格也是稚拙质朴的。
它用材简单,价格低廉,颜色鲜艳,图案吉祥,符合晋北人的大众审美趣味,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长久的生命力。
剪纸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如今的年轻人中能够精通全部工序的其实非常少。
很多传统的工艺,只有老人能掌握,甚至只存在于文字和图片资料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