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非遗主题线路,“广州老城新活力”去哪里找?

建筑、音乐、艺术、新与老的交谈。广州老城的新活力在这里

文 | 这和那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其中,“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上榜。

此次入选的12条线路具体包括北京城市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浙西南畲乡非遗技艺体验游、徽文化非遗研学之旅、齐风鲁韵非遗之旅、“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中越边境非遗之旅、黔东南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交响丝路非遗之旅、涛涛黄河非遗之旅、喀什民俗非遗主题游。

在这12条非遗旅游线路中,广州老城是仅有的两条城市旅游线路之一(另一条是北京中轴线)。这次路线的公布,也引发我们对广州老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这里的“广州老城”并不限于荔湾、越秀等老城区,而是广州城市中各种年代较久的老街区、老社区等。广州老城的非遗的保护空间形态与模式也是多样的,而最主要的有:老街坊、古镇、古村落、博物馆等。

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在老城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传统的非遗如何与新的经济、文化、生活接轨,从而焕发新的活力,这是全国所有老城都面临的一个命题。而广州老城,展示了在城市焕新进程中,现代经济生活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

广州

模式1: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老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因子,不仅留存大量文物古迹,也保存大量的城市非遗,存档着一个城市的记忆。

广州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累。其中很多文化积累,就留存在老城区的街巷里。对于广州老城而言,以永庆坊、上下九等为代表的老街区的新生故事正是城市新活力的具体体现。

典型案例:永庆坊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2016年,永庆坊开始一期改造工程,以“绣花功夫”进行活化更新,修旧如旧、完善活化。经过改造后,永庆坊成了广州老街区更新和文化焕新的代表。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街坊,坊内还有李小龙祖父、民族工程师詹天佑等名人的故居。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一时汇聚于此。

在非遗保护方面,永庆坊对粤剧的传播与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是著名的“八和会馆”及其分馆“銮舆堂”的所在地,八和会馆为海内外粤剧总会,是粤剧界内自称“八和子弟”的由来;銮舆堂则是八和会馆的分堂,是粤剧武打行的演武之地,每年的迎神赛会巡游礼都从这里开始。

广州
改造后永庆坊内的街景与正在游览的游客。摄影@这和那

典型案例: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上下九位于广州西关。西关为广州荔湾区的旧称,因明清时位于南海县广州城西门外而得名西关,为今荔湾区的大部。

上下九步行街由上九路和下九路组成,原名上九甫和下九甫,全长1000多米,临街建筑以骑楼为主,曾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骑楼源于印度,后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成上下九步行街。

这里商业发达,往来荟萃,不少非遗美食谪居其间。有饼皮柔软滋润,颜色金红的广式糖浆皮月饼,也有时兴的酥皮和冰皮月饼。如果觉得甜腻,还可以来一杯自南北朝葛洪流传下来的凉茶。这里有百年老店陶陶居,也有远近闻名的广州酒家;有及第粥,也有鲜虾云吞面。滋味得到饱尝的同时,广场与岭南传统民居可以为游客提供短暂的休憩。

类型二:古镇

除了历史文化街区,以沙湾为代表的古镇,作为散落在城市周边的明珠,同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典型案例:沙湾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总面积约37.45万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中西部,毗邻番禺中心城区。因为南宋时建于古海湾半月形沙滩之畔的“猪腰岗”,所以被称为“沙湾”。

沙湾古镇拥有省级文保单位1个,市级文保单位14个,大量非遗遗存,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头衔。800多年以来,其“石阶石巷”的村落布局基本完整,留存下来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比如以留耕堂为代表的古祠堂,现有100多座。一筒竹、镬耳屋、三间两廊……岭南传统建筑在这里保存良好,还有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等岭南特色雕塑,其技艺已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
沙湾古镇留耕堂内的“三风流芳”牌坊。摄影@这和那

除了雕刻技艺,飘色、龙狮、饮食等也是沙湾古镇非常出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被称为“广东音乐之乡”。

广东音乐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形成并发展与清末民初从广州、珠三角地区的“过场”、小调等发展而来主要流传于珠三角地区。20世纪20-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创制粤胡(高胡),后广东音乐即以粤胡为主要演奏乐器,加上秦琴、扬琴即为传统“三件头”,后来在此基础之上又加入了洞箫、笛子等。

广东音乐整体风格活泼,带有民族特色,技巧、手法运用娴熟,《平湖秋月》和《步步高》也是著名的广东音乐,沙湾古镇的“何氏三杰”也谱写出了《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知名乐曲。

广州
广州音乐纪念馆内正在进行广东音乐的排演。摄影@这和那

类型四:古村

对于城市的演进历程来说,村落是绕不开的原点。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遇见各式各样的村庄,其中就不乏停滞在时光里的古村。建筑在这里停下脚步,人却在往前走,并将时代的讯息带回村落,让古旧也年轻。

典型案例:黄埔古村

黄埔古村不在广州黄埔,而在海珠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于本世纪初进行重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一砖一瓦都极尽还原。

原来的古村没有电线网络,排水靠依山就势的房屋设计以及合理的沟渠布置。所以为了与时代接轨,方便住户与游客,在修复过程中将电线、网线、电话线等全部埋入了地下,下水道口也做了伪装处理,保持了村落的一体性。

在建筑方面,黄埔古村拥有耗壳墙、镬耳屋、麻石巷、姑婆屋等岭南传统建筑,甚至有一整条“祠堂街”。岭南地区重视宗族关系,在这条祠堂街上,汇集了4姓宗族的祠堂书庙,承载了各式非遗技艺,蔚为壮观。

每年的端午,这里都会举行赛龙舟这一传统非遗项目,这是村子的盛会,会提前挑选村中最身强力壮的选手雷打不动的参加训练。比赛之日,百舸争流,蔚为壮观。

沿着广州老城在新时代烙下的新足迹,我们看向了未来

类型五:博物馆

对于想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来说,博物馆是了解一时一地一时之人物的重要捷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能够将人带入不同的历史空间,提供不同的对话体验。同时,这里也是一条河流,城市中新兴事物与古老文明在这里交织流淌。

典型案例: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地处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中心珠江新城的南部,始建于1959年,后几经扩建与修缮,迄今为止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5层。

省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常设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广东省自然资源展等常规展览。在这些之外,也会举办很多有关非遗的展览,比如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端砚艺术展览等。馆内广东出土文物以及端砚、木雕等藏品也很丰富,在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雄伟壮阔之时,整体保持了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

广州
省博内收藏的端砚。摄影@这和那

典型案例:陈家祠

陈家祠堂,又名陈家书院,简称陈家祠,是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也是广东地区现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装饰华丽的岭南传统祠堂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由大小19座单体建筑组成。

建筑整体宏大,三进三路九堂两厢,细节处亦一丝不苟,精妙绝伦,木雕尤其出彩,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建筑内的所有木构件上都雕有历史故事或者吉祥图案,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木雕神龛罩,更是广东现存最大的清代木雕杰作。

广州
陈家祠建筑屋脊上的木雕脊兽,至今仍然精美绝伦。摄影@这和那

典型案例: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改造地段,为保护与传承作为非遗的粤剧而建,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式博物馆,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馆为岭南传统园林式建筑,博物馆主馆所在,主要负责展览、演出、研究等,北馆主要为配套的餐饮茶座和文化活动室,负责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等工作。总用地1.72万平方米,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配套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更好的弘扬粤剧文化,馆内每周都会定期请来专业人士进行粤剧粤曲的展演,其中不乏粤剧名家,也有新人与粤剧爱好者的身影,大家一起编排戏剧,在这个闹市营造出来属于粤剧的世外桃源。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