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景瑾瑾
在南海桂城叠滘茶基古村,有一支古老锣鼓敲击乐表演的文艺队——十番表演队。3月6日傍晚,天下着小雨,在茶基村的祠堂内,一群大姐大妈舞动着手中的飞钹,进行演奏训练。飞钹是十番中的乐器之一,演奏难度较高。
大姐大妈们的训练和学习,只是茶基村人学习十番的一个侧面。和其他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茶基十番也曾面临失传的危机,但经过一番努力后,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参与到学习和传承中来了。茶基十番也成为佛山秋色巡游等大型民俗、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演出项目。
村里有一支锣鼓文艺队
相传在明清年代,江浙十番艺人南迁至佛山古镇谋生,传艺,因此佛山产生了多个十番会。佛山十番属于传统音乐中的锣鼓乐,其特点是古朴、和谐、明快、热烈。历史上,佛山有二三十个十番会,但随着历史变迁,目前仅剩茶基村何广义堂十番会等极少数流传了下来。多年来,茶基十番已先后纳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南海桂城的西北角,有个“古以栽种茶树命名,今以十番锣鼓闻名”的小村落,名叫茶基村,栖息在汾江河畔六百多年。现年49岁的庞活玲,便是茶基村学习十番的妇女代表之一。她平时也积极组织村里十番的日常训练、演出排练等事宜。我去村里时,她正在学习做茶基十番的推广介绍材料。热心付出的她,俨然一副茶基十番“经纪人”的样子。
3月6日傍晚,在村里妇女们到祠堂训练前,庞活玲先带领我逐一认识了十番的乐器,茶基十番有大鼓、云鼓、高边大锣、苏锣、翘心锣、二锣、沙鼓、大钹、飞钹等约10种打击乐器。在乐器旁,还摆放着一块用拟声词写着曲谱的木板,供新学员们对照着练习。
当天晚上,村里妇女们要训练的项目主要是飞钹演奏。晚上7时30分许,参加训练的大姐大妈们带着各自的飞钹聚集到了祠堂。训练开始后,只见她们很快排开队形,每人双手各执一只用绳索系着的铜小钹,用手腕抖动绳索,使两只小钹以或上下、或左右、或前后的方向,在空中环回飞舞,撞击发声。敲打速度极快、惊险又精彩。“练习飞钹时,双手要配合好,把握好方向,一不留神就会被薄薄的飞钹铜片划伤。”一位学员说。
不设限制男女老少齐来学
年过七旬的何汉沛是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传承人,也是茶基十番演出队的队长和艺术指导顾问;年过八旬的何汉镐,是佛山市级非遗传承人。虽然年岁已高,但面对十番的传承,他们感到责任重大,在培养接班人和每次演出活动中,都不遗余力。
何汉镐表示,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十番,当时有几个同伴一起玩。“那时候娱乐项目太少,十番就是大家平时的一项娱乐活动。曲谱都是靠记忆传下来的。我们那一辈的时候,差不多就到失传的边缘了,但还是传承下来了。如今,当年和我一起学习十番的老人家都去了,剩下的年龄最大的就是我了。”
“以前,茶基十番是传男不传女,而且基本都是传承给何姓家族的人。后来发现这样做不对,传承不下去,就转变了思路,谁愿意来学都教。这十几年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庞活玲告诉我。
何汉镐也坦言:“前些年就只有我们几个老人会演奏,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可以学,局面挺好的,人员不限制的话,传承就没那么困难了。”
庞活玲就是近几年才开始学习的。2017年,庞活玲工作的制衣厂关停,她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以前为了生计去干活,现在就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干。”一路走来,庞活玲已经熟练掌握了十番的飞钹演奏。她还经常参加十番的传承推广交流活动,并进行表演。
目前,在茶基村里,像庞活玲一样学习十番的妇女人数不少,从30多岁到70多岁的都有。
融入舞蹈动作增强观赏性
茶基十番作为喜庆锣鼓乐,多在端午、中秋等民间节日以及秋色巡游时表演,民间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可见古老的十番在坊间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今,在茶基十番的新生代力量中,还有着大量的青少年。90后的陈嘉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从8岁就开始跟着老人们学习十番,如今已经参加工作了。算起来,接触十番已经有18个年头了,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训练并参加演出。
“小时候,我们看着村里的老人演奏十番,觉得很有趣,刚好那个时候老人们也正在招收学徒,于是,我们就跟着学习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对传统文化了解得较少。因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更有责任将茶基十番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它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更好地发展下去。”陈嘉权表示。
随着学习人数的增多,茶基十番文艺队近年来参加演出时,每次至少都是二三十人组队,多则上百人。其中,飞钹队员占比例较大。
“以前我们演奏飞钹时,就是单纯的敲击飞钹,感觉有些单调。于是,演出队里的长辈们就商讨决定,融入一些舞蹈元素进去。然后就专门请了专业的舞蹈老师来设计动作,并教给小孩子,融入到十番表演中。”陈嘉权说。
舞蹈动作的融入,大大地增强了十番表演的观赏性,这些动作主要由少年儿童队员来完成。如今,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以及众多传承人的努力下,茶基十番也走进了校园,成为周边一些中小学校的传统文化学习项目。(本文出自2019年3月13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