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带着枪孔的城堡:林寨四角楼

这是诞生于枪火与洪水的建筑

文 | 这和那

在人们说起广东的地方建筑时候,我们通常会想起广府镬耳屋、客家围楼、开平碉楼、潮汕老厝等。而在广东河源市里,一个叫林寨的小镇,有一种很特殊的四角楼,将告诉我们,岭南建筑又一种新的可能性。

林寨,位于东江支流浰江旁,当地坐落着近280座四角楼,其中以清代(20座)和民国(4座)的遗存最为精致、完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

四角楼

四角的楼,四角的天

沿乡道进入林寨镇,从一座小桥跨过浰江,再经过大片的农田,眼前就是排列紧凑的林寨古村。从村子的东南门进入,便进入了一个古朴的世界中。

四角楼
林寨古村。 摄影@这和那

关于林寨的起源,早在秦代,赵佗(当时的龙川令、后来的南越王)派了一名林姓将军驻守于此,建立林隘,之后,“林隘”逐渐演变为“林寨”并沿用至今。

如今,林寨古村仍然存在,而古村的周边耸立着高大的四角楼,高低错落,和农田共同组成了一个颇为神奇的乡村景观。

四角楼
林寨古村位置示意图与村中四角楼分布图。距浰江北部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林寨,常年经受洪水的侵扰,故而村落南部平面整体呈狭长船形,位居农田之中。制图:这和那 

沿鹅村中卵石铺成的小路往西北行,不时可以看见孩童和老人。时光流转,有人在这里出生,有人离开,也有人归来,也有人在这里继续居住生活。

四角楼
四角楼与村庄,周围簇集着静谧的农田。摄影@这和那

穿过村落南部一片低矮的老屋,往北继续前行,陆续四角楼进入视线。这些建筑面积都颇大,矗立在安静的乡间稻田间,像是突然安上去的一样。

建筑墙面清一色为白,从地面一直向上延申,直到顶部才以黑瓦装饰。正如其名,四角楼从外观上严格执行着“四角”的规则。

四角楼
四角碉楼从土地中升起,门前往往有禾坪和半月形的水池,同时结合了碉楼与围楼的特点。摄影@这和那
四角楼
四角楼旁安逸的小狗。摄影@这和那

永贞楼在古村之后,这是村内四角楼最高大的之一,楼前方有半月形水池和禾坪,是再典型不过的四角楼建筑。

整体建筑平面呈后围龙前倒座式布局,左右对称,建筑空间较为通透,。中轴北端大堂用于会客,男主人住中轴两旁的厢房,夫人女眷与随身丫鬟则住外围厢房。倒座位于楼体南部,坐南朝北,与正堂坐北朝南的朝向相对,主要为奴仆、保安的住所。

四角楼
四角形的外围,拱卫着中间的一座房子。中心房屋类似客家围龙屋中的“龙”,是男主人、一家中位高者的住所,也是祠堂所在地。摄影@这和那

四角形的外围,拱卫着中间的一座房子。中心房屋类似客家围龙屋中的“龙”,是男主人、一家中位高者的住所,也是祠堂所在地。摄影@这和那

四角楼内部装饰华丽,雕梁画栋藏于其间。不过不管内里再精致奢华,其外墙上都少有装饰,多为光滑的墙体。究其原因,一是受岭南传统“财不外露”思想的影响,二则是为了防止匪徒翻墙。

四角楼
四角楼内,天井框住的四角的天空。摄影@这和那

防水防盗防乱世 

林寨位于浰江北部,地势低洼,自古多洪水。当洪水来临时,人群依次退往二楼和三楼暂避,如果需要外出救援或者求助,就将门楼上的备用小船推入水中。

四角楼
踏进四角楼大门,隐约觉得头上有什么东西。抬头一看,一条小船赫然在望。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四角楼
四角楼模型剖切示意图。制图:这和那

沿着天井一侧的楼梯上至外围建筑的二楼,地上散放着一些底宽口窄的容器,旧时用于盛放粮食。当洪水漫进房屋时,这些容器会漂浮在水面上,在洪水中保护着人们的口粮。

再往上走,三楼及三楼往上,是战时人员休息整备的场所,甚至还有一圈跑马廊。在林寨古村,不少规模较大的四角楼均设有炮楼巷道、水井、马廊,显然是为了应对战斗情形。

四角楼的墙壁上匀称分布着方形、长方形、圆形、十字形、花瓶形等瞭望射击孔,部分建筑顶部有女儿墙,可为房屋抵挡一部分炮火的袭击。

四角楼
四角楼顶部的跑马廊,便于战时人员流动
四角楼
不同类型的枪孔。摄影@这和那

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四角楼使用了与周围民居土墙完全不同的版筑夯土墙。先民们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发现,将石灰捣成浆,与红糖、糯米浆以及浰江里的鹅卵石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后,填充到木板里压实。这种混凝材料,比普通的土墙、石墙更能抵抗洪水与战火的袭击,堪称那个年代的“水泥”。

永贞楼的三楼,至今仍保留着通畅的马廊格局。传言太平天国运动时,翼王石达开让手下用大炮轰门都没能让这栋建筑屈服,只在后来拆掉了四个兀角。

四角楼
四角的炮楼。摄影@这和那

从永贞楼内走出,在村道上走走停停,不经意间就来到了谦光楼前。

谦光楼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是现存林寨四角楼建筑群中面积最大的一幢。建筑内部有11个天井,18个厅堂,每层86个房间,布有骑楼,蔚为壮观。

四角楼
鸟瞰谦光楼及其周围建筑,中间最大的一栋即为谦光楼。摄影@这和那
四角楼
古时的灾难和战乱在今天成了故事。晴朗的午后,谦光楼前,村民在禾坪上晾晒稻谷。摄影@这和那

林寨陈氏 

林寨古村背山面水,交通发达,洪水带来灾祸同时也为村庄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历史上曾有过几次人口迁徙,林寨陈氏家族的祖先迁居到此。

林寨以陈姓为大姓,占现居人口的70%,而最出名的人当属连任两届和平县县长的陈襄廷。林寨多座成规模的四角楼均与陈襄廷家族有关。

在永贞楼旁,有一幢已经被烧毁的四角楼,名为“薰南楼”,那是陈襄廷家的祖屋之一。而在薰南楼以北,陈襄廷后来又建了一座颍川旧家,成为林寨的地标豪宅之一。

四角楼
颍川旧家。摄影@这和那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大量涌入带来了丰富的岭南文化与岭南建筑。晚清以降,这里一度成为粤北和赣南买卖的中转地,繁盛的经济,为陈氏家族在此大面积修建四角楼打下了经济基础。

四角楼
航拍视角下的林寨古村建筑群。摄影@这和那

颍川为古郡名,是陈氏的郡望之一。陈襄廷的“颍川旧家”既有怀古之意,又能体现一幢建筑在今时今地陈氏族人心中的地位。

由于建造年代相对较晚,颍川旧家整体设计上更讲究美观与舒适,弱化了防御功能,四角楼天井中标配的水井也被移到了楼外,增加了内里的舒适程度。楼内石木构件大量运用了镂雕、透雕的手法,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依然栩栩如生,上面装饰着的金箔,现在看去依然富丽堂皇。

颍川旧家中的雕饰。上面装饰着的金箔,现在看去依然富丽堂皇。摄影@这和那

颍川旧家建成以后,也成了当时林寨的政治、经济中心。陈襄廷曾多次邀请陈炯明等一时人杰来此共叙,题词、书画等也多为当时大家手笔,所以这座建筑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角楼
四角楼
颍川旧家内部既有代表客家崇尚的生活准则“勤俭和忍”的匾额,也有谭泽闿书的“世业维新”匾额。摄影@这和那

我们转回林寨南部的村庄时,正值晚饭时间,四角楼前有人架上了电灯,有人支起了桌椅正在乘凉。

一座历经风雨的古建筑,保留了人的生活,才更能焕发光彩。

参考书目:

林超慧 / 唐壮丽 / 李凤玲:多元建筑元素文化聚焦——林寨古村四角楼
劳处静:粤北始兴四角楼建筑研究
林超慧 / 蔡旖婷 / 彭嘉慧:河源林寨古村四角楼造型研究
朱千华:四角楼: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