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
—— 南粤山河多锦绣·云浮
云浮
西江以南
大山之间
它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
每逢秋收之季
广阔的罗定盆地
水稻成熟等待收割
大地被染成了丰收的金黄色
庆祝丰收的古老的仪式
又一次上演了
在锣鼓声中
戴着面具的舞者举着火把起舞
你定会惊叹
这个年轻的城市
竟有着这么丰富而古老的故事
Ⅰ
云浮于1994年正式设市
在此之前,它下辖的市县
大部分归属于肇庆
云浮市于是成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
依照山川形便的原则
它与周边区域分隔开来
受到几条大的山脉的塑造
云浮成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它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
全市山区面积占比60.5%
丘陵面积占比30.7%
所剩平地很少
云雾山别名 云浮山
意为山上常年有云浮动
它由西南向东北斜穿云浮
山脉的大部分都在云浮境内
云浮的地名由此而来
西边的云开大山是云浮和广西的界山
东面的天露山又隔开了江门
就这样云浮大体呈现出
三山夹两江的地理格局
东部的天露山呈南北走向
最高峰海拔1251米
是云浮和江门的界山
天露山山势巍峨
春季时以满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闻名
云浮境内重要的两条河流
南江和新兴江
则分别发源于云雾山和天露山
均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流走
并在不同的位置汇入西江
在这片多山的大地上
世世代代的云浮人
就在此艰辛地耕耘和生活
直到今天它已是安宁的乐土
但先辈的开拓故事
未曾被遗忘
Ⅱ
在大山之间的罗定盆地上
有一条长长的长岗坡渡槽
这是一个关于开拓者们的故事
大自然是奇特的
多条山脉主导的云浮
却拥有一片面积广阔的盆地
也就是罗定盆地
它的面积达约800平方公里
是广东最大的盆地
由于地势平坦的优势
罗定是广东种稻最早和最重要粮产区之一
如果你正好在收获时间到来
定将感叹于大地迷人的农耕风貌
和当地人惊人的创造力
罗平镇处罗定盆地中部
在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中
一条巨大的拱桥穿越而过、伸向远方
它就是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成了
广东大地上的一个传奇工程
它总长5200米
由罗定人为对抗“十年九旱”难题而建
采用肩挑手扛为主的方式
历时4年零2个月,于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
北有红旗渠
南有长岗坡
两者风光大不同
却都是人与自然搏斗最华丽的产物
到罗定东部的苹塘镇
罗定盆地已经逼近云雾山脉的山脚
平坦的盆地和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山脉交错存在
与广阔的稻田、古朴的村庄
共同塑造了一片瑰丽而美好的田园风光
Ⅲ
农耕,是人与自然的搏斗
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
而在更长久的时光里
这片粤西之地的人们
就学会了敬畏自然
郁南县连滩镇的禾楼舞
讲述的是久远的故事
它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
为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而创的
舞蹈风格充满神秘和野性色彩
正当传统农耕的收获时节
连滩镇张公庙广场的夜晚
镇上的居民在广场上跳着广场舞
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和他的舞蹈队
则在广场的一角排练着古老的仪式
傅志坤已经七十多岁
但打起鼓来神采奕奕
退休之前他是一名医生
不甘于禾楼舞就此绝迹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恢复禾楼舞
2008年,禾楼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深秋的粤西小镇
锣鼓声响起
古老的火把在黑夜里点燃
人对自然曾经亲近和敬畏的模样
好像又重现了
除了从大地获取粮食
云浮人还巧妙地利用大地的植物
为日常的生活提供服务
并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
形成独特的手艺和地方习俗
横经席
一种今天已很罕见的草席
却在云浮乡间还有人编织
这种床席的材料很常见
在水田种植的“三角草”
和在旱地种植的“石草”
以草为纬,麻绳为经
编织出来的床席平滑幼细
夏凉冬温、结实耐用
在云浮的东部
新兴县傅姓坊的老人们
每逢中秋前几天
就要汇集到村里的宗祠里
用干禾干等扎成龙、狮等形状
这是当地非遗扎草龙
等到中秋之夜
这些草龙将被扎上香火
在祠堂前舞动巡游
既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也祝愿家族兴旺繁荣
Ⅳ
云浮是古百越之地
是汉族与瑶、壮、侗等多个民族聚居之地
也是岭南人最早的栖息地
曾被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化石和遗址
南江是云浮境内最长的河流
如今在地图上它更多的被标为罗定江
但在历史和今天的很多语境里
它也依然被称做南江
清朝广东学者范端昂
曾将南江与东江、西江、北江
并称为“广东四江”
他总结道:
西江最长
北江次之
东江又次之
南江独短
以今人眼光看
范端昂更像在硬凑“东西南北”
南江毕竟只是西江支流
显然难与西江、东江、北江并列
但倘若我们穿越历史
在很长的时间里
南江有着今人无法想象的繁忙
南江全长201公里
虽然在四江中独短
却见证了古百越文化和广府文化交融的历史
南江下游的南江古水道
是寻觅这些精彩往事的重要线索
这也是广东古驿道中
少有的水路古道
从南江口一路溯源
在古水道中部的连滩镇
除了古百越活态农耕文化遗产禾楼舞
还留存有多处古村落和古建筑遗产
其中以兰寨村和石桥头村为代表
兰寨过去因为南江水路交通的便利
在商贸业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在近现代,它又成了著名的侨乡
瑞昌大屋、正己学校、典当馆、古码头……
南江水路的交通功能
已被现代交通所取代
但只要这些老地方还在
那些远去的旧时光就不会消失
兰寨附近的石桥头村
有一座占地10亩的四方形大屋
光二大屋
它建于嘉庆年间
由邱姓屋主和5个儿子耗时10年建成
南江古水道的南部
大湾镇五星村的大湾古民居群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屹立乡间
展示了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
通常认为
圆润的镬耳墙是广府建筑的经典
但广府建筑的山墙远不独镬耳墙
云浮古村落的建筑
就常能遇到风格各样的山墙
Ⅴ
新兴江是云浮的另一条重要河流
它见证了广府文化的发展
也见证了岭南和北方的文化交融
一千多年前
无父无母的卢姓青年
从新兴江出发
一路向北来到湖北黄梅
向禅宗五祖弘忍学法
彼时的岭南
在北人眼中是未开化之地
弘忍问他:
“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卢姓青年回答: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卢姓青年也就是后来的惠能
今天,禅宗的智慧
深刻影响了东方的生活和审美
广州的光孝寺、韶关的南华寺
流传着禅宗传法的传奇人生
而在惠能的故乡云浮新兴
也纪念着禅宗在人间的点滴
新兴县的六祖镇
国恩寺始建于唐高宗年间
它与光孝寺、南华寺
并称六祖三大祖庭
在国恩寺不远处
惠能出生的村庄夏卢村
今天仍在纪念这位早早离乡的游子
岁月匆匆
禅宗的智慧依然在启迪今天的生活
古老的仪式又一次上演
云浮人要感谢天与地的又一年馈赠
粤西的山水之间
云浮人在古老的土地上
继续编织着美好生活
出品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这和那文化
策划 | 许伟明
撰文 | 李亚蝉
摄影 | 这和那
编辑 | 唐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