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超级文和友,每次打卡都被提前安排好了

这是一家为打卡而生的网红店

文 | 这和那

近日,广州天河CBD出现了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外形为玻璃幕墙下的老旧房屋,与周围的高楼大厦颇不相同。这幢建筑的玻璃幕墙上写着“超级文和友”,现已成了广州的一个网红景点,许多人慕名而来,拍照打卡。

超级文和友,是一个试图去装“老广”味道的,用玻璃柜精心包装的老旧房子。已经有许多人试图去分析它的老广州文化的真伪,而这篇文章,我们要分析的是,人们来到这里是如何被“安排”的?

文和友
文和友 摄影@这和那

兼顾打卡和用餐的动线设计

广州超级文和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土地的前身是美心皇宫和中国银行。南部毗邻太古汇主体建筑,自身属于太古汇的裙楼;北部和东部都为商业区;西部多学校和小区,人流量密集。附件有两个地铁站和一个公交站,交通便利,2020年7月正式对外营业。

文和友
超级文和友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源:这和那 底图来源:高德地图

与CBD周围的高楼大厦不同,文和友有意将建筑“做旧”,并用玻璃壳包装起来。整体建筑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布置,西部为老式楼房的侧面,直接在旁设置文和友唯一出入口,不设大门,同时服务于人群的进和出。受此影响,文和友内部一层冷气薄弱。

东部开口用铁栏杆进行封锁,视线能够实现东西通透,人流则不能。南部是建筑主立面,为恍若大型橱窗的玻璃幕墙,透过橱窗能看到北面的建筑主体,即超级文和友的核心空间。

要进入文和友,有两种选择。如果需要桌位,则要在公众号上进行排位等候;如果不需要桌位,则可以直接入场,当然,进去后只能使用商家自己的桌位。入口处用红色警戒线进行人流分隔,进走右,出则走左。

文和友
出入口。人群排队的地方进,人群左侧出 摄影@这和那

内部空间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玻璃罩下的室外空间与建筑空间。文和友在一个半开放的商业建筑中对空间进行了二次切割,同时营造出了户外大排档的开放与广州老式楼房的封闭。

文和友
左边是楼房,右边是大排档 摄影@这和那

进入后,如果有桌位,服务员会带你找到自己的位置,给你菜单,上面有文和友所有小店的菜品,点餐后会送到你的座位上。在这个过程中,游客是一个静止的点,拥有桌位的人不会全部涌到道路上,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打理出了富余空间;如果你没有桌位,那么从你进入文和友开始,便是一个在持续运动的动点,大部分情况下都在建筑过道之间穿梭,不会踏入静点的空间。动与静,在文和友内被很好的组织起来,双方互相妥协,互不打扰,游客体验显著提高。

楼上楼下互为打卡拍摄背景

文和友发源于湖南,作为一个以餐饮做大的品牌,这次在广州的试水,沿袭了自家龙虾招牌的同时也主打广州的饮食,邀请进驻了二十几家本土餐饮商铺,在关于是否切实还原了“广州味道”这个问题上,各路人马见仁见智,掀起了一波舆论风潮。

在这些商铺的布置上,文和友将他们分散在各个楼层,对于本地游客,转角就能遇见一家老字号,这种体验还是颇为惊喜的;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虽然很难引起情怀上的共鸣,但与食物的“偶遇”总能带给人愉悦感受。

文和友
超级文和友导览图 图源:超级文和友
文和友
阿婆牛杂 摄影@这和那

作为这一切的载体,文和友在建筑选择上,既没有选择上世纪在广州盛行的骑楼,也没有选择具有岭南风情的竹筒楼,而是选择了这种上世纪的老式居民区。为了加强内部空间的老旧感,大量使用了霓虹灯牌和昏暗的打光,这似乎是文和友的一贯手法。隔离了自然光的建筑在红光、紫光、橙光的照射下显得旖旎且有戏剧感,如果游客恰好去过长沙的超级文和友,那么应该会感受到两者在这一点上的相似。

文和友
左图为长沙超级文和友,右图为广州超级文和友

在向上的过程中,游客不可避免的会走向建筑中的天井。天井作为贯穿整座建筑的空间元素,内部墙面上做了若干怀旧装饰,半开放的过道也紧贴着天井,形成绝好的框景,从而使这里成为一个很适合“打卡”的灰空间。从下往上仰视,从上往下俯视;你在天井中央吃饭,别人在楼上过道拍你;你在楼上过道俯拍,地上的人在仰拍摄影的你。

文和友
站在一楼往天井上方拍摄 摄影@这和那

在这种环境下,游客能感受到旧城区的拥挤、凌乱、或许还有一点暧昧,但并没有很强的广州特色,氛围上反而会让人产生微妙的香港老城既视感。作为一个“老广”的合集,或许还不如附近的石牌村“广味”。

当然,我们或许也无需过于较真这里头的老广味道有几分纯正,毕竟,他的实质只是一家为了“打卡”而设计的网红餐厅。

说点什么吧